当好商会义工 团结共谋发展——专访清远市四川商会会长韦忠奎

点击:  添加时间:2015-12-31 11:42
  韦忠奎
  1973年出生,四川省宜宾人,现为清远市四川商会会长。1990年,在中国经济发展大潮到来之际,他放弃进入供销社做一份稳定工作的机会,毅然从商。曾涉足童装、皮鞋、水果、蔬菜、养殖等多个行业。2005年,凭着十几年的经商经验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带着经商所积累的几十万创业资金,投身清远再生资源行业,开辟了全新的创业之路。创建清远市兴和铜米厂、清远深创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14年,公司销售额过亿。
  宜宾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人杰地灵。十年前,韦忠奎离开故乡,翻山涉水来到清远、广州、佛山三市交汇点,堪称投资“金三角”的中国再生铜都——清远市石角镇开启了他的事业新篇章。
  红蓝相间的格子衬衫,干净利落的平板寸头,交谈时眼睛诚恳地盯着对方,韦忠奎的脸上总是一团和气,不时流溢出巴蜀人豪爽、朴实的性格特征。诚如他的微信签名“先做人后做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多做善事必有福报。”韦忠奎是个喜欢帮助他人的四川人。清远市四川商会的会员对这位会长最多的评价就是,亲民、没架子,对待老乡有一颗大爱之心。
  
  经商,是从小的梦想

  韦忠奎生长于四川省宜宾李场镇,家中七兄弟姐妹,父亲是糖果厂的厂长,母亲本是一名搬运工,后在家中经营小卖部,姐姐、姐夫、哥哥们都是供销社的职工。因为在家中排行最末,小时候的韦忠奎并没有受过太大的苦,儿时最大的乐趣就是跟着母亲去城里进货,渴望见识到新鲜东西。进回来的货摆在街上,放上一个大甩卖的牌子,由于一直淡化利润意识,东西总是很快就被抢购一空。也许是受此影响,韦忠奎渐渐喜欢上了做生意并立志做一名生意人。17岁初中毕业后,不安分的他拒绝重走父亲和姐姐哥哥们的路,毅然放弃进入供销社的机会,选择迈向他一直向往的经商之路。
  曾先后做过童装、皮鞋、樟油、龙眼、荔枝、朝天椒还有养牛等生意,对于尚在年幼的他而言,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一开始做童装生意十分辛苦,要在三个集市之间奔波。每逢1、4、7日在家附近的大塔街赶集;到了2、5、8日,他要坐1小时的车去李场镇集市;到了3、6、9日,又要坐车1个半小时从李场镇去越溪集市。从越溪集市出发,乘2小时的船,再徒步5公里,才能回家。他经常要挑着八九十斤重的箩筐赶路,每月如此循环。两三年后,韦忠奎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他开始谋求转型。
  
  生意经:让利共赢 才能长久经营

  与所有的聪明人一样,韦忠奎脑袋转得很快,做事总是快人三步,能迅速嗅到新商机,在四川做生意期间想出了不少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的金点子。
  
  本地特产往外销,看淡利润赢得销量。

  韦忠奎的家乡李场镇大塔地属川南小盆地,常年温差小,无霜期长,光热资源丰富,大塔的盆地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特色湿热水果,产出的荔枝和龙眼远近驰名,使得大塔素有“荔枝龙眼之乡”的称号。韦忠奎抓住这一商机,开始做起了龙眼、荔枝的水果生意。当时很多人只在本地卖龙眼、荔枝,韦忠奎却跑去其他地方考察,选定一个外地市场后,便拉人入股,晚上带领一大批小贩开车去市场,到了市场已是凌晨两三点,席地而睡,休息一下,到五点左右就开始卖龙眼。因为把利润看得很淡,韦忠奎团队的龙眼销量总是比市场其他商贩高出很多。
  
  养了300多头牛,他1头牛都没喂过。

  2003年,韦忠奎又在县城里做起了养牛生意,是当时县里的养牛大户,可他饲养了300多头牛,却连1头牛都没有喂过。他是如何做到的?原来,当时的他在县城打了个小广告:你们听过一本万利,却没见过无本赚大利。而他的商业模式是,他出本钱买牛,请农户养牛。农户养一头牛所赚的利润,他和农户五五分成,农户养两头牛所赚的利润,他和农户四六分成,农户养两头以上的牛所赚利润,他和农户三七分成。因此,韦忠奎饲养了300多头牛,却1头牛也没有喂养过。.
  同样的模式,他还用在了朝天椒上。
  2004年,四川引进韩国朝天椒品种天宇三号,这种朝天椒不同于一般的辣椒,它小而辣,并且产量高,一般的辣椒一年只有一季,而这款天宇三号杂交朝天椒一年有两季。韦忠奎嗅到商机,将养牛的生意模式再次运用到了朝天椒生意中。种子由他买,技术由他教,饲料成本也由他出,农户只需出劳动力便做上了大股东。
  
  两次车祸:活在当下最重要

  在四川做生意期间,韦忠奎也不是一帆风顺,也许是平常做的善事多,最后他总能化险为夷。
  在韦忠奎做龙眼生意时,有一次,他选了两挑特别好的龙眼坐上大客车准备进城售卖,不料途中客车翻车,当场死了3人。这是韦忠奎遇到的第一次车祸,睡在前排卧铺的他,回忆起当时车祸现场一片混乱,各种喊叫声不绝于耳,地上血迹斑斑的场面,还心有余悸。庆幸的是,这次车祸韦忠奎只是脚部缝了几针。
  第二次出车祸,韦忠奎差点掉入万丈深渊。当时韦忠奎的哥哥当兵退伍后进入国营企业,从事运输工作。主要从四川宜宾运送粮食去四川安岳,再从安岳运送一些其他东西回宜宾。对做生意特别敏感的韦忠奎想去考察那边有无商机,便提出一同前往。岂料途中下坡时刹车突然失灵,哥哥大喊“刹不住了刹不住了!兄弟,快跳车!”发懵中的韦忠奎还未来得及做出反应,车子就一个急转弯拖了十几米长,而距离车子不到两尺的地方就是万丈深渊,深不见底。这次车祸,韦忠奎的头部缝了几针。韦忠奎说,经历了这次的死里逃生后,感受最深的就是:活在当下是最重要的。
  
  投身再生资源行业 一干就是十年

  清远石角镇,有中国再生铜都之称的美誉。石角镇并没有铜矿山,却依托废旧物资回收拆解加工化废为宝,在废旧金属、废旧橡胶、废旧塑料等生产上创出了一个奇迹。2005年,韦忠奎凭借多年经商的丰富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将目光投向了传说中“石角铜价抖一抖,伦敦铜价跟着发抖”的粤北工业强镇,并在此创建清远市兴和铜米厂和清远深创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废旧金属拆解及其延伸产业的发展,对清远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因粗放的拆解方式对局部地区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屡被诟病。清远市日前通过了一项最严格的电子废弃物污染整治方案,要求今年9月30日前拆解散户全部入园经营,园外非法经营拆解散户全部取缔。
  而韦忠奎认为,其实政府方面非常支持再生资源行业,如今要求拆解散户全部入园,规范经营,说明这个行业正面临洗牌,对再生资源从业者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现在石角的再生资源行业很多都由外地人在经营,而其中川渝人数量最多。韦忠奎认为,大家应顺势而为,聚拢资金,拼股抱团,走出国门,掌握第一手货源,然后统一园区管理。从国外进货到拆解再到销售,形成一条龙产业链,不仅可以减少资金压力,降低货场开支,同时还能弱化竞争力,达到效益最大化。


  团结老乡 共谋发展  

  2015年3月15日,清远市四川商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在清远盛兴中英文学校大礼堂隆重召开,清远市四川商会正式成立,韦忠奎当选为第一任会长。至此,川渝人在清远终于有了一个合情合法合理的娘家。
谈起办会初衷,韦会长甚是感慨。刚来到清远的那几年,他了解到了太多川渝老乡生活的无奈,被持刀逼取钱、被碰瓷敲诈、被殴打抢货……这些都让韦忠奎深感痛心。
  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几名四川老乡运送铜线经过广东迳口,由于翻车,铜线洒在了马路上,当地的村民一拥而上来抢夺铜线,我们的老乡上前制止反被殴打,最终只得报警。但村民太多,场面一度无法控制,警方只好将涉事人员带走。由于事态严重,韦忠奎一听闻此事就立刻带领一批老乡前往迳口与当地公安局和交通大队谈判,当时他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调出监控,查出打人者并依法办理;二是查出抢货之人,根据货单悉数追回;三是护送货物安全回去。经过他四处沟通,多方协调,事情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
  这件事给韦忠奎的触动非常之大,“单打独斗不是办法,团结起来才有力量。”从那以后,韦忠奎和几个老乡开始筹建石角川渝同乡会,组织同乡聚会,制作通讯录……他都不遗余力。他说,自己受点委屈不要紧,但只要是川渝老乡遇到问题,哪怕半夜两点打电话找他帮忙,他都会全力以赴。
  随着同乡会的日益壮大,相关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个民间组织,尽管韦忠奎等老乡只是正常聚餐正常交往,但每次聚会超出一定人数后,就需要向有关部门递交报告,获批后方可进行。有人建议,要让这个组织合情合法合理,不妨组建商会。
  2013年底,韦忠奎与几名老乡一同筹备建立清远市四川商会,期间多次走访广东省四川商会、中山市泸州商会、中山市宜宾商会等兄弟商会学习交流,旨在搭建好清远市四川商会这个平台,协调在清远川籍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促进交流合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并为会员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开拓投融资渠道,帮助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在促进清远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将不断开展捐资助学、扶贫济困、赈灾援助等活动,助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如今,经过韦忠奎等人的努力,清远市四川商会会员企业涉及房地产、餐饮、医药、再生资源、矿山、酒店、公路、电力、电缆、桥梁、建筑、消防、名酒、教育、农产品等各行各业,越来越多扎根于清远的川渝人士汇聚在一起,联络乡情,共谋发展。


  当好商会义工,全力为老乡排忧解难
  清远,是一块年轻、充满活力的土地。一批批川渝人怀揣着美好憧憬和创业梦想,从巴山蜀水来到这里,凭着他们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涌现出了一大批卓有建树与成就的企业家。他们在不同行业、领域各领风骚,为清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故乡增光添彩。
  谈到创业,其中的不容易韦忠奎特别理解。“十几年的各自为战,使川渝籍清远企业的创业之路经历了难以言表的艰辛,有的甚至大起大落,他们都希望甚至渴望有一个联合起来的机会和平台,携起手来同舟共济闯市场,让创业的道路左右逢源,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文明发展,和谐发展,让企业做大做强,让川渝人的地位和川渝人的形象在清远更加受人关注、受人尊敬。”商会的筹建得到了川渝籍清远企业家的积极响应,他们一致认为,筹建清远商会,是帮助在清川渝籍企业家适应时代新挑战、迎接发展新机遇的客观需要,是建立在清川渝籍企业服务体系,谋求新发展的现实需要。
  韦忠奎当选商会第一任会长后,没有忘记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和职责——凝聚乡情,团结互助。他说,进了商会这个大家庭,大家就都是兄弟姐妹,这里没有大老板小老板之分。商会是会员的“娘家”,清远的川渝企业有任何项目、资金以及会员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困难或问题,商会都会尽力帮助协调解决。创会之初,他提出了打造“三个平台”的理论,即:第一,打造商会信息平台,及时传播创业、投资信息,实现资讯共享、资讯增值;第二,打造商会招商平台,不断开展多种形式、多渠道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寻求各企业的交流机会,做到优势互补;第三,打造商会投资平台,整合资源,利用川渝在粤企业的优势,投资项目,加快川、渝、粤经贸的合作步伐。
  “其实我不是什么会长,我只是商会里面的一名义工!”在采访中,韦忠奎特别强调。他说,必须把会员的困难、冷暖放在心上,为会员遮风挡雨,服务好、扶持好会员企业,商会会员才能拧成一股绳,与商会一道荣辱与共、攻坚克难。创业清远,热爱家乡;建设清远,服务老乡。他坚信:搭建好商会这个娘家平台,全力为川渝人士排忧解难,引导他们经好商办好企业,服务清远本地经济,回报社会大众,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